【犀革的意思是什么】“犀革”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某种珍贵的皮革材料。在不同的语境中,“犀革”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用法。以下是对“犀革”一词的详细解析。
一、总结说明
“犀革”指的是用犀牛皮制成的皮革,因其质地坚韧、耐用,在古代常被用作制作铠甲、武器护具或贵重物品的材料。由于犀牛属于濒危物种,现代已极少使用真正的犀革,但这一词汇仍保留在古籍和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二、犀革含义及用法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犀牛皮制成的皮革 |
来源 | 古代文献,如《诗经》《左传》等 |
特点 | 质地坚韧、耐磨、坚硬 |
用途 | 制作铠甲、护具、兵器、高档用品 |
文化意义 | 代表力量与尊贵,常用于象征武力或身份 |
现代现状 | 因保护犀牛,实际使用极少,多为文化符号 |
相关词语 | 犀角、犀牛、皮革、铠甲 |
三、常见出处举例
1. 《诗经·小雅·采芑》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嘉谷。……其车千乘,其马蹄铁,其革如鳞。”
——此处“革”指皮革,虽未明确提到“犀革”,但可看出古代对皮革的重视。
2. 《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曰:‘是谓大昏。’……犀革之甲,可以御敌。”
——这里提到“犀革之甲”,即用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显示其坚固性。
3.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瞋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其剑长,故不能击,遂以犀革裹之。”
——文中“犀革”用来包裹剑身,体现其防护性能。
四、结语
“犀革”作为古代重要的皮革材料,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工艺水平,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现代社会已不再使用真正的犀革,但其在历史文献中的出现,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