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的意思是什么】“宵衣旰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勤于政事、工作繁忙。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常用来赞美领导或官员的敬业精神。
一、成语含义总结
宵衣旰食,拼音为 xiāo yī gàn shí,字面意思是“天未亮就穿衣,天黑了才吃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为了工作而废寝忘食、日夜操劳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领导者或公务人员非常勤奋、尽职尽责,常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来完成职责。
二、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宵衣旰食 |
拼音 | xiāo yī gàn shí |
出处 | 《旧唐书·太宗纪》:“每夜分而寝,鸡鸣而起,宵衣旰食,志在忧民。” |
字面意思 | 天未亮就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工作勤奋、不辞辛劳 |
使用对象 | 多用于领导者、官员、管理者等 |
情感色彩 | 褒义词,带有敬佩和赞扬的意味 |
近义词 | 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勤政爱民 |
反义词 | 挥霍无度、贪图安逸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政府机关:领导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可谓“宵衣旰食”。
- 企业高管:一位企业家为了公司发展,经常加班到深夜,可以说是“宵衣旰食”的典范。
- 教育领域: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属于“宵衣旰食”的表现。
四、注意事项
虽然“宵衣旰食”是褒义词,但在实际生活中,过度劳累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在赞扬他人勤奋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五、结语
“宵衣旰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勤劳、敬业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