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什么意思】“精神矍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虽然年岁已高,但精神状态非常好,显得非常有活力和生气。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老年人,表示他们依然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下面是对“精神矍铄”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含义 | 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
出处 | 《后汉书·马皇后纪》:“(马太后)性仁孝,每见外戚,必言‘此皆先帝之功臣,不可骄奢’。常衣布衣,食不重肉,居不华饰,可谓至德。虽年老,精神矍铄。”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老态龙钟 |
二、使用场景
1. 日常交流中:当看到一位年长者看起来很有精神时,可以说“他真是精神矍铄”。
2.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形象,突出其健康、积极的状态。
3. 新闻报道中:在报道一些老年活动或人物时,可能会用到该词来增强文章感染力。
三、常见误用
- 混淆“矍铄”与“憔悴”:有人误将“精神矍铄”理解为“精神疲惫”,其实两者意思相反。
- 过度使用:该词适用于特定语境,不宜泛滥使用,否则会显得不够自然。
四、总结
“精神矍铄”是一个褒义成语,强调人在年老时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对他人的高度赞扬。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对长辈或他人的敬意与赞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