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意思】“道貌岸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经、有道德,实际上却内心奸诈、行为不端。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现象。
一、成语解释
- 字面意思:
“道貌”指表面的道学模样,“岸然”指严肃庄重的样子。合起来就是“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
- 实际含义:
指人外表正派,但内心虚伪,行为不端,常常用于批评那些假装正直、实则虚伪的人。
- 感情色彩:
含有贬义,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中,后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也可自嘲。例如:“他虽道貌岸然,实则自私自利。” |
近义词 | 虚伪、假仁假义、口是心非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言行一致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 | “他总是道貌岸然地讲道理,其实自己早就违反了规则。” |
自我反思 | “我有时也容易道貌岸然,表面上装得很有修养,其实内心并不平静。”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常用此成语刻画反面人物,突出其虚伪本质。 |
四、总结
“道貌岸然”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它揭示了人性中一种常见的矛盾现象——外表与内心的不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做到表里如一,避免成为那种“道貌岸然”的人。同时,在评价他人时,也应保持理性与客观,不轻易下结论。
成语 | 道貌岸然 |
含义 | 表面正经,实则虚伪 |
情感 | 贬义 |
出处 | 清代文学作品 |
用法 | 批评、讽刺、自我反省 |
近义词 | 假仁假义、口是心非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道貌岸然”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