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相望不相闻】“此时相望不相闻”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原句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其中“此时相望不相闻”表达了在同一个时间、同一片天空下,彼此虽遥遥相望却无法互通音讯的深情与无奈。
“此时相望不相闻”是一种情感上的距离感,它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的遥远,更体现在心灵之间的隔阂。这种表达常用于描绘思念、孤独或无法传达情感的状态。无论是古代文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还是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情感交流的渴望,这一句诗都具有强烈的共鸣。
该诗句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望月”意象的典型运用,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通过“望月”来“怀远”,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也使得“此时相望不相闻”成为一种极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表达。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原句 |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意义 | 表达在相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之间因距离而无法沟通的情感状态 |
情感基调 | 孤独、思念、无奈 |
使用场景 | 描写离别、思念、情感隔阂等情境 |
艺术手法 | 以“望月”寄托情感,借景抒情 |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中,可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虽近在咫尺却心有隔阂的现象 |
文化影响 | 成为描写相思的经典语句,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音乐等领域 |
通过“此时相望不相闻”这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也能从中体会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在快节奏、高信息量的今天,这句话依然能引发人们对情感连接的思考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