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的意思】“飞扬跋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放纵、态度傲慢、不守规矩。这个词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描述性格张扬、不受约束的人。
一、词语解释
词义:
“飞扬跋扈”原意是形容马匹奔跑时的狂放不羁,后来引申为人的言行举止过于放肆、不拘小节,甚至有些霸道和专横。
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人飞扬跋扈,不可与共事。”后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也常见此词。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某人性格桀骜不驯、行为越轨,常带有批评意味。
二、词语结构分析
词语 | 拼音 | 字面意思 | 引申含义 | 褒贬色彩 |
飞扬 | fēi yáng | 飞腾、高举 | 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 贬义 |
跋扈 | bá hù | 抢夺、强横 | 傲慢、专横 | 贬义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放纵不羁、桀骜不驯、目中无人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温顺有礼、谨言慎行 |
四、使用示例
1. 他从小性格飞扬跋扈,长大后做事常常不考虑后果。
2.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成员一味飞扬跋扈,很难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
3. 这位领导虽然能力出众,但为人飞扬跋扈,让下属感到压力很大。
五、总结
“飞扬跋扈”是一个典型的贬义成语,用来形容人性格张扬、行为不检点、态度傲慢。虽然有时可以表示一种个性鲜明、不随波逐流的形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词更偏向于批评和否定。在日常交流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飞扬跋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行为和性格的评价方式。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