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的典故与故事】“汗牛充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送薛存义序》:“今之书,汗牛充栋。”原意是指运输书籍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多得堆满屋子。后来用来形容书籍极多,或事物数量极大,常用于形容藏书丰富、资料繁多。
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许多历史故事和典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知识的重视以及对书籍的珍视。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汗牛充栋 | 形容书籍极多 | 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
二、典故与故事
1. 柳宗元与“汗牛充栋”
- 柳宗元在《送薛存义序》中写道:“今之书,汗牛充栋。”他用此句来形容当时社会上书籍的丰富程度,也表达了他对学者勤奋治学精神的赞赏。
- 这个成语从此流传开来,成为形容藏书众多的常用语。
2. 古代藏书家的故事
-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藏书家,如西汉的刘向、东汉的班固、宋代的晁公武等,他们一生致力于收集和整理书籍。
- 例如,北宋的晁公武编纂了《郡斋读书志》,记录了大量古籍信息,其藏书之丰,足以称得上“汗牛充栋”。
3. “汗牛充栋”的现实应用
- 在现代,“汗牛充栋”不仅用于形容书籍多,也可以用来形容资料、信息、物品等数量庞大。
- 例如,在科技领域,数据量激增,人们常用“数据汗牛充栋”来形容信息爆炸的现象。
三、成语延伸意义
成语 | 含义 | 应用场景 |
汗牛充栋 | 书籍或物品极多 | 形容藏书、资料、商品等数量大 |
学富五车 | 形容人学问渊博 | 多用于形容人的知识丰富 |
博古通今 | 知识广博,贯通古今 | 表达一个人见闻广、知识丰富 |
四、总结
“汗牛充栋”作为一则历史悠久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书籍和文化的重视。它从最初的描述书籍数量,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知识丰富、资料繁多的通用表达。
无论是古代的藏书家,还是现代的信息时代,这则成语都在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词汇。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汗牛充栋 |
出处 | 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
原意 | 形容书籍极多 |
引申义 | 资料、信息、物品等数量巨大 |
典故来源 | 古代藏书家、文人对书籍的珍视 |
现代应用 | 描述信息量大、资料丰富 |
相关成语 | 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
通过了解“汗牛充栋”的典故与故事,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背景,也能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