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上】1912年4月15日,被誉为“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首航途中撞上冰山后沉没,造成超过1500人丧生,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难之一。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却在短短数小时内被无情的海洋吞噬。
以下是对泰坦尼克号事件的简要总结,并附有关键信息表格。
一、事件概述
泰坦尼克号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建造,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前往美国纽约。船上共有2224名乘客和船员,包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然而,在航行的第四天,即4月14日晚上11点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了一座冰山,导致船体破裂,海水迅速涌入船舱。
由于船体设计缺陷以及救生艇数量不足,许多乘客未能及时获救。最终,泰坦尼克号在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入海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海难之一。
二、关键信息汇总
| 项目 | 内容 |
| 船名 |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 |
| 所属公司 | 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 |
| 出发地 | 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 |
| 目的地 | 美国纽约(New York) |
| 出航日期 | 1912年4月10日 |
| 沉没时间 | 1912年4月15日凌晨2:20 |
| 撞击冰山时间 | 1912年4月14日23:40 |
| 乘客人数 | 约2224人(含船员) |
| 生还人数 | 约710人 |
| 救生艇数量 | 20艘(仅能容纳约1100人) |
| 船体材料 | 钢铁 |
| 航速 | 约21节(约39公里/小时) |
| 沉没深度 | 约3800米(北大西洋) |
| 最著名幸存者 | 玛格丽特·布朗(Margaret Brown)等 |
| 后续影响 | 引发全球对海上安全法规的改革 |
三、历史意义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不仅是一场悲剧,也推动了国际海上安全标准的建立。此后,船舶必须配备足够的救生艇、设立瞭望岗、加强冰山预警系统等。此外,这一事件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书籍和戏剧,成为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关注,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