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傥的古今义是什么】“倜傥”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风度、气质或行为举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倜傥”的含义有所变化,既有古义也有今义。以下是对“倜傥”的古今意义进行的总结。
一、古代意义
在古代,“倜傥”多用来形容人有才华、不拘一格、洒脱不羁的气质。它带有褒义色彩,常用于赞美人物的个性和风采。
- 出处: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其后四岁,而东方大旱,千里无云,麦不生,民饥,乃使使者持节发三河以东粟,以赈贫民。于是富商大贾……皆争与王侯贵人交游,而轻佻者亦为之所动。然其人多倜傥,不拘小节。”
- 释义:指人性格豪放、不拘礼法、洒脱不羁。
- 用法:多用于描写文人、士大夫或名士的风范。
二、现代意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倜傥”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其基本含义仍保留,有时也带有一些新的引申义。
- 释义:现代多用来形容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气度不凡,有时也可表示行为放荡、不守规矩(带有贬义)。
- 用法: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强调一个人的气质与风度。
- 注意:现代语境中,“倜傥”更多偏向正面评价,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误用为“轻浮”。
三、古今义对比总结
| 项目 | 古代意义 | 现代意义 |
| 含义 | 豪放不羁、洒脱不拘、有才华 | 风度翩翩、气度不凡、有时含贬义 |
| 情感色彩 | 多为褒义 | 多为褒义,偶有贬义 |
| 使用场合 | 文学、历史记载 | 文学、书面语、正式场合 |
| 常见搭配 | “倜傥不群”、“倜傥风流” | “倜傥有才”、“倜傥潇洒” |
| 适用对象 | 文人、士大夫、名士 | 个人气质、风度、形象 |
四、结语
“倜傥”一词从古至今,虽在具体语义上略有变化,但始终承载着对人物气质和风度的赞美。无论是古代的“不拘小节”,还是现代的“风度翩翩”,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人格魅力的重视。在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避免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