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杳无消息历史典故

2025-08-15 17:26:08

问题描述:

杳无消息历史典故,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5 17:26:08

杳无消息历史典故】“杳无消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完全没有音讯、毫无踪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消失,没有任何信息传来,让人感到困惑或担忧。它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常见于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

一、成语释义

“杳”意为幽暗、深远;“无消息”则是没有音讯的意思。合起来,“杳无消息”形容的是人或事彻底失去联系,仿佛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再无踪影。

二、历史出处

关于“杳无消息”的历史典故,虽然没有明确的单一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例如:

- 《后汉书·王符传》:“其人既亡,杳无消息。”

-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忽闻其声,杳无消息。”

这些句子虽未直接使用“杳无消息”,但表达了相似的含义。

三、相关故事与用法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物因战乱、迁徙、政治斗争等原因而“杳无消息”。以下是一些典型例子:

人物 事件背景 结果 出处/记载
刘备 三国时期,刘备在逃亡过程中曾多次失联 后来重聚,成为蜀汉开国君主 《三国志》
苏轼 北宋时期,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度音信全无 后来恢复官职,成为文坛巨匠 《宋史·苏轼传》
张骞 汉代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困境,多年未归 最终带回西域情报,开辟丝绸之路 《史记·大宛列传》
李清照 南宋时期,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她生活困顿 多年无音讯,晚年孤独 《宋史·李清照传》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杳无消息”常用于描述:

- 朋友或亲人突然失联;

- 公司项目负责人失踪;

- 网络上的账号长期不活跃;

- 某些重要信息长时间未更新。

这类情况往往引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因此成语“杳无消息”在当代语境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结

“杳无消息”作为一句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也在现代生活中频繁出现。它反映了人类对联系和信息的渴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保持沟通和联系尤为重要。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杳无消息
含义 完全没有音讯、毫无踪迹
出处 《后汉书》《三国志》等
历史人物 刘备、苏轼、张骞、李清照等
现代应用 失联、信息缺失、网络账号等
情感色彩 感叹、担忧、失落

通过了解“杳无消息”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