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吏三别原文诗句】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其中,《三吏》和《三别》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作,分别描写战乱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
《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而《三别》则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作以第一人称或旁观者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这些诗不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而且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二、原文诗句摘录与简要分析
诗名 | 原文诗句摘录 | 简要分析 |
新安吏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表现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愁苦不堪,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描写官吏的凶狠与妇人的悲惨,突出社会矛盾。 | |
石壕吏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通过声音描写,表现老妇的哀痛,增强画面感与感染力。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表达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伤,体现战争的残酷。 | |
潼关吏 | “修关还备胡,岂独防寇盗?” | 揭示边防的重要性,同时暗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 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 |
新婚别 | “君今往死地,妾独向黄泉。” | 新娘对丈夫的深情与绝望,情感强烈,令人动容。 |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 表达对丈夫的鼓励,但背后却充满无奈与伤感。 | |
垂老别 | “老妪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 老妇面对征兵的无助与痛苦,反映战争对家庭的摧残。 |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 表达老妇对生命的绝望与对国家的无奈。 | |
无家别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 描述战乱后家园荒芜,展现人民生活的艰难。 |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与强?” | 反映人生无常,无论老少皆难逃战乱之苦。 |
三、结语
《三吏三别》不仅是杜甫现实主义风格的集中体现,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记录。诗中每一句都饱含着诗人对人民的关怀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杜甫深厚的文学造诣,更能体会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对和平的渴望。
这些作品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