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穷而后工出处于哪里

2025-09-01 06:07:16

问题描述:

穷而后工出处于哪里,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1 06:07:16

穷而后工出处于哪里】“穷而后工”这一说法,常被用来形容人在困顿、挫折之后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它不仅是一种人生哲理,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那么,“穷而后工”究竟出自何处?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相关出处与含义。

一、

“穷而后工”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强调人在困境中更能激发创作潜能,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这一思想在宋代文人中尤为突出,代表人物如欧阳修、苏轼等都曾对此有过论述。

“穷”在这里并非指贫穷,而是指处境艰难、不得志;“工”则指技艺高超、文章精妙。因此,“穷而后工”常被用来解释为何一些伟大的作品往往诞生于作者遭遇逆境之时。

虽然“穷而后工”并非一个固定成语,但其思想源于古代文论,尤其在宋代理学和文学批评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二、出处与释义对照表

出处 作者/时期 内容简述 含义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战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强调人在不得志时应修养自身,为后来的成就打下基础。虽未直接提到“穷而后工”,但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
《欧阳修集·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北宋) “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明确提出“穷而后工”的观点,认为诗人因不得志而更专注于诗歌创作,从而成就更高。
《东坡题跋》 苏轼(北宋) 提及“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虽未直接使用“穷而后工”,但强调了逆境对成就的重要性,与该思想相呼应。
《宋史·文苑传》 元代编纂 记载宋代文人如柳永、晏殊等在仕途坎坷后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实际例子佐证了“穷而后工”的现象。

三、结语

“穷而后工”虽然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一种文学现象,但其根源可追溯至先秦至宋代的文论思想。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到欧阳修的明确论述,再到苏轼等人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这一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视角。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人生发展,“穷而后工”提醒我们:逆境并非终点,而是通向更高成就的起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