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古诗卢纶】《塞上曲》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卢纶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歌
《塞上曲》全诗共四句,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和战士的思乡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孤寂与坚毅,同时也透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原文如下:
> 烽火城西百尺楼,
> 黄昏独坐海西头。
> 更吹羌笛关山月,
> 无那金闺万里愁。
二、内容解析
诗句 | 解析 |
烽火城西百尺楼 | 描写边塞的高楼上,烽火台的景象,暗示战事紧张。 |
黄昏独坐海西头 | 表现戍边将士在黄昏时独自一人坐在城西,孤独寂寞。 |
更吹羌笛关山月 | 借助羌笛声和关山明月,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无那金闺万里愁 | 表达战士对远在家乡的妻子的思念,以及无法归家的无奈。 |
三、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烽火”、“高楼”、“羌笛”、“关山”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边塞氛围。
- 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将士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语言简练:全诗仅四句,但意境深远,情感饱满。
四、作者简介
卢纶(约739年-约799年),字允言,唐代诗人,与钱起、韩翃等并称“大历十才子”。他的诗多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雄浑有力,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五、总结
《塞上曲》是卢纶边塞诗的代表之作,通过对边塞风光和将士心境的描写,展现了唐代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将士的忠诚。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