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什么意思】“袖手旁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对他人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不参与、不帮助的态度。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双手插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既不介入也不表态。
下面是对“袖手旁观”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袖手旁观 |
拼音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释义 | 手套在袖子里,站在一旁看,比喻对事情的发展漠不关心,不参与、不干预。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有知,而不能行,犹无耳目也。今人之无智,而欲为事,是袖手旁观者也。”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困难或问题不闻不问的人。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主动帮助、挺身而出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场合 | 面对公司内部的矛盾,他总是袖手旁观,从不发表意见。 |
家庭关系 | 父母吵架时,孩子选择袖手旁观,不愿插手。 |
社会事件 | 在公共事件中,有些人只是袖手旁观,没有伸出援手。 |
三、情感色彩
“袖手旁观”通常带有负面色彩,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责任感、冷漠或自私。在道德和伦理层面,这种行为往往不被提倡。
四、常见误用
- 误用1:有人误以为“袖手旁观”只是“旁观”,而忽略了其中的“袖手”所代表的“不作为”含义。
- 误用2:有时会被用来形容自己“保持中立”,但实际语境中可能显得不够积极或不负责任。
五、总结
“袖手旁观”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对事情的冷漠态度。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行为,也常用于批评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中的疏离感。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积极地面对问题,避免成为冷漠的旁观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