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词严的意思解释是什么】“义正词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立场坚定、态度严肃,言辞有理有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表达观点时,不仅内容正义,而且语气严厉、措辞严谨。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义正词严 |
拼音 | yì zhèng cí yán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义正辞严,不畏强御。” |
含义 | 理由正当,言辞严厉。指说话或写作时态度坚决,言辞有力,具有说服力和威慑力。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错误行为的批评、对正义的坚持或对不良现象的谴责。 |
近义词 | 坚定立场、言辞激烈、义不容辞 |
反义词 | 软弱无力、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
二、详细解释
“义正词严”中的“义”指的是道理、正义;“正”表示正确、正当;“词”是言辞,“严”则是严厉、严肃。整体意思是:理由正当,言辞严厉。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时,能够以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语言进行反驳或批评。
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新闻评论、演讲、文章等,体现出一种庄重、严肃的风格。
三、使用示例
1. 在辩论中:他义正词严地指出对方论点的漏洞,赢得全场掌声。
2.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义正词严地揭露了腐败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3. 在演讲中:领导义正词严地呼吁大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四、适用场景
场景 | 应用说明 |
辩论赛 | 用于表达己方立场,增强说服力 |
新闻评论 | 描述对社会问题的批评与反思 |
演讲稿 | 表达坚定信念,鼓舞听众 |
文章写作 | 强调观点的合理性与严肃性 |
五、结语
“义正词严”是一种具有力量感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说话者的道德立场,也展现了语言的力度和感染力。在日常交流或正式场合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使观点更加鲜明、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