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身与名最早出自哪位诗人】“深藏身与名”这一表达,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隐居不露、不追求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淡泊名利的推崇,也反映了文人墨客在仕途之外寻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根据历史文献和诗词研究,“深藏身与名”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中。尽管该词组并非李白原创,但他在《古风·其十九》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虽未直接使用“深藏身与名”,但其思想内涵与该成语高度契合。而“深藏身与名”的明确出处,则见于杜甫的诗作。
“深藏身与名”这一表达,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作品中。虽然李白的诗句中体现出类似的思想,但“深藏身与名”作为完整语句的首次出现,应归于杜甫。这一说法得到了诸多文学史学者的认可,并在相关典籍中有明确记载。
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词语含义 | 指隐居避世、不显露身份与名声,体现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精神境界。 |
| 最早出处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具体为《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某一首) |
| 相关诗人 | 李白: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其思想与之相符;杜甫:首次使用该词组 |
| 文学背景 | 唐代文人崇尚隐逸文化,强调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此语境下“深藏身与名”得以流行 |
| 研究依据 | 多部唐诗选集、文学史著作及古代文献均指出杜甫为该词组的最早使用者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深藏身与名”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美,也是对理想人生状态的一种追求。从杜甫开始,这一表达逐渐成为后世文人抒发志向的重要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