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怒发冲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激动到极点的样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故事,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形象的表达方式。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怒发冲冠 |
拼音 | nù fà chōng guān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释义 | 形容极度愤怒,头发都竖了起来,顶起帽子。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极端情绪下的表现,常用于文学或口语中。 |
近义词 | 气急败坏、怒不可遏、暴跳如雷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镇定自若 |
二、成语来源
“怒发冲冠”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去秦国交换城池。秦王拿到玉后,却不愿给城,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抱着玉站在殿前,怒火中烧,头发直竖,几乎要把帽子顶起来。这一场景被后人称为“怒发冲冠”,成为形容愤怒的经典表达。
三、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常用于小说、戏剧等描写人物情绪激烈的场景。
- 日常表达: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生气而情绪失控。
- 影视作品:影视剧中的角色在面对不公或侮辱时,常用“怒发冲冠”来形容其愤怒状态。
四、注意事项
虽然“怒发冲冠”形象生动,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应谨慎使用,避免过于夸张。同时,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男性,女性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五、总结
“怒发冲冠”是形容极度愤怒的成语,源于历史典故,语言生动形象,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文表达的丰富性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