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青衫的释义】“司马青衫”是一个源自古代文学典故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悲伤、忧郁或感慨而落泪的情景。该词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具有浓厚的文化意涵和情感色彩。
一、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原意 | 白居易在听琵琶女弹奏后,因感同身受而泪湿衣襟,自称“司马”,“青衫”指其官服颜色 |
引申义 | 表达因悲伤、感慨或同情而流泪的情感状态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诗词评论、表达情感共鸣时使用 |
文化内涵 | 体现文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
二、详细解释
“司马青衫”这一说法源于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一次听琵琶女演奏后,感叹自己与琵琶女的遭遇相似,内心触动,不禁泪洒青衫。诗中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也揭示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唐代时多用于贬谪官员的职位;“青衫”则是当时低级官员的服饰颜色。因此,“司马青衫”不仅是对白居易当时处境的写照,也象征着一种落魄、失意的状态。
后来,“司马青衫”逐渐演变为一个文化符号,用来形容那些因感伤、惆怅或同情他人而落泪的人。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哭泣行为,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共鸣。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司马青衫”常被用于文学评论或情感表达中,例如:
- “他听完那首老歌,不禁想起往事,司马青衫,难以自持。”
- “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令人司马青衫,心生共鸣。”
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又赋予了现代人情感表达的新意义。
四、结语
“司马青衫”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代文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也映射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一词语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