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援弓缴而射之什么意思】一、
“思援弓缴而射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但这句话的完整出处在《列子·汤问》中,原句是:“或曰:‘吾有疾,不敢自近,愿闻之。’曰:‘吾不欲人之闻也。’又曰:‘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想拉弓搭箭去射它(指某种事物或行为)。这里的“思援弓缴而射之”可以理解为“想要用弓箭去射它”,带有试图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或对抗某种现象的意味。
在不同的语境中,“思援弓缴而射之”可以引申为:
- 想要通过某种手段去解决一个问题;
- 表达一种尝试改变现状的态度;
- 或者是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批评与干预意愿。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列子·汤问》 |
| 原文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 字面意思 | 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 |
| 引申含义 | 1. 想要用手段去解决某事 2. 表达对某种行为的干预意愿 3. 反映一种积极应对的态度 |
| 使用场景 | • 议论社会问题时 • 表达对不良现象的批判 • 描述个人或群体的行动意图 |
| 现代应用 | 可用于表达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如“面对困难,我们应思援弓缴而射之,主动出击” |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人面对问题时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 |
三、结语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然源自古代典籍,但在现代语境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种行动的象征,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面对问题,不应逃避,而应积极应对。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仍值得提倡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