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意思是什么】“天经地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非常合理、合乎道理,是不可动摇的真理或常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自然规律和道德规范的高度认可,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以下是对“天经地义”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天经地义 |
| 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 出处 | 《礼记·礼运》:“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
| 含义 | 指天和地都遵循的法则,比喻事物的正常秩序或合理的道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 |
| 用法 | 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制度、观念等合乎情理、理所当然。 |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无可非议 |
| 反义词 | 胡作非为、违背常理、不合情理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社会伦理: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应该被忽视。”
2. 法律制度:
“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的职责,这是天经地义的。”
3. 家庭关系:
“孩子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这在传统观念中是天经地义的。”
三、文化背景
“天经地义”最早出自儒家经典,强调天地之间的自然法则与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一致的。古人认为,顺应天道、遵循地义,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这一成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承载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四、注意事项
虽然“天经地义”常用于正面语境,但在现代语境中,有时也可能被用来为某些不合理的行为辩护。因此,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其本意。
五、总结
“天经地义”是一个表达合理性和正当性的成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正式场合。它强调的是事物的自然秩序和道德合理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