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胭脂虫养殖前景(胭脂虫)

2023-02-04 05:12:27 来源: 用户: 

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胭脂虫养殖前景,胭脂虫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 是同翅目一类珍贵的经济资源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Opuntia Nill)植物。

2、成熟的虫体内含有大量的洋红酸,大约占干虫体重的19%~24%。

3、洋红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作为理想的天然染料,其优点是抗氧化,遇光也不分解。

4、胭脂红已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

5、目前世界上天然胭脂红色素需求激增,价格日高,促使胭脂虫业再度兴起。

6、 2006年的“苏丹红”事件,使人们对于食品中的红色胆战心惊,甚至有人不再食用红颜色的食品。

7、人工合成色素“苏丹红”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世界各国纷纷禁止苏丹红等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使用,并希望用天然色素来取代。

8、实际上,在150多年前,即在人工合成第一种苯胺染料之前,人们所用的颜料均取于自然,而胭脂红是最为重要的一种。

9、 作为血液、火和太阳的颜色,红色在颜色有着至高无上的文化标志,胭脂虫作为红色染料最主要的来源,长达300多年。

10、胭脂虫是介壳虫,寄主在多刺的仙人掌上,通常形成集群,被有蜡粉和丝线状覆盖物,呈现出羊毛状的外表,很容易被观察到。

11、从中提取的胭脂酸色素(亦称胭脂红或洋红) 被视作最安全的天然色素,存在于胭脂虫的体内,当一个虫体不小心被挤碎后,红色就清楚显示出来。

12、 在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之前,胭脂虫已被当地人种养,用于染料。

13、西班牙人把这种颜料运到西班牙,并迅速成功,从而产生了一种行业。

14、到了1600年,胭脂红已成为墨西哥一种重要的出口产品,产值上仅次于金银。

15、出口的需求带动了胭脂虫的生产,整个17和18世纪,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16、仅在瓦哈卡地区, 1758~1780年期间每年胭脂红的平均产量达到100万磅。

17、 可以想像,西班牙人千方百计想保守饲养的秘密,从而保持在胭脂虫生产上的垄断地位。

18、当局禁止活胭脂虫的出口,甚至企图掩盖胭脂红是昆虫的事实,甚至传播胭脂红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这样的假信息,直到安东宁·列文虎克在他的显微镜下才揭开神秘的面纱。

19、 最后法国人也设法在他们的领地建立了胭脂虫养殖场,并于18世纪中期,成功地在阿尔及尔生产了胭脂虫。

20、胭脂虫也被引入加那利群岛,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

21、1831年,整个加那利群岛的胭脂虫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了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

22、 目前胭脂虫的产量不及1000吨,远低于需求量,价格看好,国际市场每公斤干虫可达10多美元。

23、我国已于2000年引入胭脂虫。

24、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干热河谷,如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不适于发展农业,但却适于仙人掌的生长。

25、如果在这些地方种植仙人掌并饲养胭脂虫,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积极的作用。

26、大量的胭脂红也可以改变“谈红色变”的境况。

27、 1.胭脂虫生长发育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虫态:其中雌虫包括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雌成虫等4个虫态,雄虫包括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预蛹、蛹、雄成虫等6个虫态。

28、蜡腺孔为圆形宽边孔,多为五孔腺,常成群,头部30~37群,每群多的达10孔,胸部90~130群,每群具20孔,腹部约100群,每群多达30孔。

29、随龄期增长,宽边孔的数目也随之增加。

30、 2. 在15~38℃范围内的7个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观察各虫态的存活情况,胭脂虫在15℃以下和38℃以上,死亡率很高,均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31、由于在15℃和 38℃下,胭脂虫死亡率及高,所以我们只在18~35℃范围内研究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

32、结果表明在18~35℃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5℃下的历期(36.6d)较18℃下的相应值(97.8d)缩短近2/3。

33、胭脂虫的单雌重及抱卵量并不与温度成正比, 18℃到25℃下,虫体大小和抱卵量差别不大,25℃下虫体最大,抱卵量也最大,而30℃、35℃下,胭脂虫发育较快,但雌虫个体相对偏小,抱卵量降低。

34、这说明适当高温虽然可缩短胭脂虫的发育周期,但过高温度并不是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

35、 3.胭脂虫的各龄期随密度的降低而缩短,密度过高(4.5~5头/cm2),生长发育生较慢,但是在胭脂虫生长发育初期(一龄~二龄),密度对其发育历期的影响不是很大。

36、二龄以后,随密度降低,龄期显著缩短,2.5头/cm2时的历期较5头/cm2时发育历期(56.4d)缩短近1/3。

37、所以我们可将饲养密度控制在2.5~3.5头/cm2 。

38、胭脂虫的体重及抱卵量与密度成正比,在低密度下(1.5~3.5头/cm2 ),胭脂虫单雌体重及单雌抱卵量差异不大,这说明胭脂虫饲养密度不宜过高。

39、 4.6~24小时梯度光照条件下,胭脂虫各龄发育历期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延长,24小时光照下的发育历期较6小时光照条件下的历期延长10天左右。

40、但完全黑暗条件(0小时光照)下饲养胭脂虫要比6小时光照时的发育历期长。

41、随光照时间延长胭脂虫单雌重和单雌产卵量降低,6小时光照条件下单雌重和产卵量都达到最高,分别是0.012g和478粒,而24小时光照仅为0.008g和341粒。

42、但完全黑暗条件并不利于其生长。

43、可以看出,6小时光照对其生长发育及其作为产品的生产最为有利。

44、 5.寄主生长时间过短和过长均不利于胭脂虫生长。

45、生长时间为12~24个月的寄主对胭脂虫生长较为有利,其发育历期为45.94~48.9天。

46、而采用生长期为6个月的寄主,发育历期达到60.6天,在生长期为36个月的寄主上饲养的胭脂虫,发育历期为53.82天,因此这两种生长期的寄主均不适合用于饲养胭脂虫。

47、胭脂虫的体重及抱卵量几乎与寄主生长期成正比,在生长期为6~24个月的寄主的饲喂下,虫体大小和抱卵量随寄主生长期延长而增大,而在生长了36 个月的仙人掌茎片上生活的胭脂虫单雌重和抱卵量较之24个月的寄主条件下稍有降低。

48、这说明生长期稍长的仙人掌茎片比较适合用来饲养胭脂虫,但茎片不可过老。

49、以一到两年生的仙人掌茎片为好。

50、 6.胭脂虫雌成虫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主要组分是:水分含量为69.94%、干物质含量为30.06%、在干物质中粗蛋白占43.98%、粗脂肪占6.4%/、粗灰分占5.38%、总糖占7.045%。

51、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也很丰富,含有:K、Na、Ca、Fe、Zn、Mn、Cu、P、Mg、Co等十几种元素。

52、胭脂虫雌成虫蛋白质含量占总干物质的43.98%。

53、含有19种氨基酸。

54、其中含有成人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THR、VAL、MET、ILE、LEU、PHE、LYS、TYR)和儿童所必需的另外两种必需氨基酸(HIS、ARG)。

55、人体必需氨基酸量占总氨基酸量的51.34%。

56、胭脂虫体内含有10种微量元素,仅占体重的0.01%,其中以K、P、Mg含量较为丰富,分别为8130.01μg/g、6333.33μg/g、2589.00μg/g。

57、 7.从胭脂虫雌成虫消化道内分离出4种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的球形细菌,在不同温度、PH值、NaCl浓度条件下培养菌, 4个菌株均在25℃,中性偏碱,低NaCl浓度下生长较好。

58、经对4个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其生理生化反应特性分析鉴定,可知4个菌株分别隶属于明串球菌属、链球菌属、孪生球菌属,及微球菌属。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