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大道既隐原文及翻译是什么】《礼记·礼运》中有一段著名的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礼记》,是古代先贤对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本文将对“今大道既隐”的原文进行梳理,并提供准确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原文内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这段话出自《礼记·礼运》篇,是对社会从“大同”走向“小康”的描述,反映了儒家对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对比。
二、逐句翻译
原文 | 翻译 |
今大道既隐 | 当今的大道已经隐去(或消失) |
天下为家 | 天下成为一家之私有 |
各亲其亲 | 每个人都只亲近自己的亲人 |
各子其子 | 每个人都只爱护自己的子女 |
货力为己 | 财物和力气都为自己所用 |
大人世及以为礼 | 统治者世代相传,以此作为礼仪制度 |
城郭沟池以为固 | 城墙、护城河等用来巩固国家 |
礼义以为纪 | 礼仪和道义作为治理纲纪 |
以正君臣 | 用来端正君臣关系 |
以笃父子 | 用来加深父子亲情 |
以睦兄弟 | 用来和睦兄弟关系 |
以和夫妇 | 用来协调夫妻关系 |
以设制度 | 用来设立制度 |
以立田里 | 用来划分田地和居住区域 |
以贤勇知 | 以贤能、勇敢和智慧为标准 |
以功为己 | 功劳归于自己 |
故谋用是作 | 因此阴谋和权术开始出现 |
而兵由此起 | 战争也因此而兴起 |
三、总结
“今大道既隐”是儒家思想中对社会由理想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描述。在“大道”时代,人人无私,社会和谐;而在“大道既隐”之后,社会进入“小康社会”,强调私有制、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虽然带来了秩序,但也伴随着矛盾与冲突。
这段文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体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与仁爱的价值。
通过以上原文与翻译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今大道既隐”背后的思想内涵,也为进一步探讨儒家文化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