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而俯的意思是什么】“三命而俯”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权威或压力时表现出极度的顺从和谦卑。这个成语虽不常见,但在历史文献中偶尔出现,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一、成语解析
- 三命:指的是多次接受命令或指示,表示对上级或权威的服从。
- 俯:意为低头、屈服、顺从,表示态度上的谦卑与臣服。
因此,“三命而俯”整体意思是:在多次接受命令后,仍然保持低头顺从的态度,形容一个人极其谦卑、毫无主见,甚至可能带有贬义,暗示其缺乏独立人格或自尊。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先秦文献,多用于描写臣子对君主的极端服从行为。例如:
> “三命而俯,不敢仰视。”
> ——《左传·昭公二十年》
这句话表达了臣子在多次接受君王命令后,只能低头顺从,不敢直视君王,形象地描绘了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与权力关系。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三命而俯 |
拼音 | sān mìng ér fǔ |
出处 | 《左传》等古代文献 |
含义 | 多次接受命令后仍低头顺从,形容极度谦卑或缺乏主见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贬义色彩 |
近义词 | 唯命是从、俯首帖耳 |
反义词 | 自主自立、据理力争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三命而俯”虽然不再适用于职场或日常交往,但其背后所反映的“服从”与“尊严”的关系仍值得思考。它提醒我们,在尊重规则与权威的同时,也应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人格的完整性。
结语:
“三命而俯”虽是古语,但它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权力时的心理状态。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平衡服从与自我意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