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的古义】“逮”是一个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字,其意义随着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现代汉语中,“逮”常用于“逮捕”、“逮住”等词,但在古文中,它的含义更为丰富,涵盖时间、动作、状态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逮”的古义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逮”在古汉语中的主要含义包括:
1. 及、到、达到:表示时间或程度上的到达,如“逮至”、“逮于”。
2. 捉拿、捕捉:指捕获某人或某物,如“逮系”、“逮囚”。
3. 及于、至于:表示范围或程度的延伸,如“逮乎”、“逮至”。
4. 等到、到了:表示时间上的转折点,如“逮其时”。
5. 通“待”:有时与“待”相通,表示等待之意。
在不同的文献中,“逮”所表达的具体意义会因上下文而异,因此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准确含义。
二、表格:逮的古义汇总
古义 | 释义 | 出处/例子 | 说明 |
及、到、达到 | 表示时间或程度的到达 | 《左传·僖公十五年》:“逮鲁庄公。” | “逮”表示“到”的意思,引申为“及” |
捉拿、捕捉 | 捕获人或物 | 《汉书·刑法志》:“逮其罪人。” | 指抓捕罪犯 |
及于、至于 | 表示范围或程度的延伸 | 《史记·项羽本纪》:“逮于秦王。” | 表示“一直到……” |
等到、到了 | 表示时间上的转折点 | 《论语·子路》:“逮其父母。” | 意思是“等到父母” |
通“待” | 表示等待 | 《战国策·齐策四》:“逮其未也。” | “逮”与“待”相通,意为“等待” |
三、结语
“逮”作为古代汉语中一个常用字,其意义多样且灵活,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了解其古义不仅有助于阅读古籍,也能加深对古代语言文化的理解。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可以更清晰地掌握“逮”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