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他病毒是什么意思】“汉他病毒”是中文对“Hantavirus”的音译,也被称为“汉坦病毒”。它是一种由啮齿类动物(如老鼠)传播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他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空气中的污染物而传播给人类,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汉他病毒是一种由啮齿类动物携带并传播的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其排泄物或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传播给人。该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其中最严重的是汉他病毒肺综合征(HPS)和汉他病毒肾综合征(HFRS)。这些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在高发地区需特别注意防护措施。
汉他病毒简介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汉他病毒 / 汉坦病毒 |
英文名称 | Hantavirus |
病毒分类 | 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
传播途径 | 接触受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吸入污染的尘埃或空气 |
主要宿主 | 啮齿类动物(如老鼠) |
人类感染症状 | 发热、肌肉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视具体类型而定) |
严重疾病类型 | - 汉他病毒肺综合征(HPS) - 汉他病毒肾综合征(HFRS) |
致死率 | 高(部分病例可达30%以上) |
预防措施 | - 避免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 - 保持环境清洁 - 使用口罩和手套进行防护 |
治疗方式 | 目前无特效药,主要为支持性治疗 |
小贴士:
在农村、山区或鼠类较多的地区,应特别注意环境卫生,防止老鼠进入居住区。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接触鼠类的可能,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