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忠肃公翱事翻译】一、
《记王忠肃公翱事》是清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明代官员王忠肃公(即王翱)的生平事迹和为官之道。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王翱清廉正直、刚正不阿、关心百姓、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气和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
归有光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王翱在仕途中的种种行为,如拒绝贿赂、公正执法、体恤民情等,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文章虽短,但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记王忠肃公翱事 | 记述王忠肃公王翱的事迹 |
公讳翱,字廷仪,其先世居大名。 | 王公名叫翱,字廷仪,他的祖籍在大名。 |
少时,性至孝,母病,尝药不离左右。 | 他年少时非常孝顺,母亲生病时,他常常亲自煎药,不离左右。 |
家贫,无以为养,乃游学京师。 | 家境贫寒,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到京城求学。 |
天顺中,为吏部侍郎,出知保定府。 | 在天顺年间,担任吏部侍郎,后出任保定府知府。 |
居官清廉,不取民间一钱。 | 做官清廉,不从百姓那里拿一分钱。 |
每遇事,必先问民之疾苦。 | 遇到事情,总是先询问百姓的疾苦。 |
有老妇诉子之冤,公为之辨明。 | 有位老妇人控诉儿子的冤屈,王公为其辩明真相。 |
乡里皆称其贤。 | 乡里人都称赞他贤德。 |
既卒,民哀之,为之立祠。 | 他去世后,百姓悲痛,为他立了祠堂。 |
三、总结
《记王忠肃公翱事》是一篇记载古代清官事迹的优秀散文,通过对王翱一生的简要叙述,展现了其作为一位官员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政绩。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清官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的理想追求。
该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现代人理解古代政治文化、道德伦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提醒我们,为官者应以民为本,廉洁自律,方能赢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如需进一步分析王翱的为官理念或归有光的写作风格,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