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墙的典故】“兄弟阋墙”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思是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但在外面却能共同抵御外敌。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兄弟之间因争执而发生冲突,甚至反目成仇,但面对外敌时又不得不团结一致。
这一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亲情与和睦的重视。虽然兄弟之间可能因利益、权力或误解而产生矛盾,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仍需以家族为重,共渡难关。
“兄弟阋墙”最早见于《诗经》,原意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在外面却能共同对外。后引申为兄弟之间因矛盾而发生冲突,强调了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团结的重要性。该典故常用于提醒人们在面对分歧时,应以大局为重,避免内耗。
典故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文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
含义 | 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但在外面却能共同抵御外敌。 |
引申义 | 兄弟间因矛盾而冲突,但面对外敌时又需团结一致。 |
使用场景 | 形容兄弟之间因争执而闹矛盾,但也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
文化背景 | 反映古代家庭伦理与儒家思想中对亲情的重视。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提醒人们在面对内部矛盾时,应以整体利益为重。 |
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亲人之间的矛盾时,更应理性处理,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