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水韵用法举例】“平水韵”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使用的一种重要韵书,起源于宋代,由当时山西平水(今山西临汾)的刊刻者整理并流传,故称“平水韵”。它将汉字按声调和韵母分为106个韵部,是唐代以后文人作诗、填词时遵循的重要规范。在古体诗和近体诗中,平水韵起到了统一音韵、增强诗歌音乐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平水韵”的基本结构进行总结,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其在实际诗词中的运用方式。
一、平水韵的基本结构
平水韵共分为106个韵部,按声调可分为:
- 上平(25韵)
- 下平(29韵)
- 上声(29韵)
- 去声(30韵)
- 入声(12韵)
每个韵部包含一组同韵字,写作时需在同一韵部内选择押韵字,以保证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和谐。
二、平水韵的用法举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韵部及其代表字,并结合诗句进行说明:
| 韵部 | 代表字 | 诗句示例 | 说明 |
| 上平一东 | 东、空、风、红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岸”与“还”虽不在同一韵部,但古人常灵活处理,此处“岸”为仄声,不严格押韵 |
| 下平二萧 | 萧、桥、遥、朝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路”属去声,与“村”不在同一韵部,此句为七言绝句,偶有换韵 |
| 上声二十二养 | 养、上、朗、广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楼”属下平十一尤,此处为借韵,属于变通用法 |
| 去声七遇 | 遇、路、度、处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顶”属上声二十三梗,“小”属上声二十六筱,属换韵或借韵 |
| 入声八药 | 药、觉、落、薄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尽”属去声二十六轸,“流”属下平十一尤,为换韵 |
三、总结
平水韵是古典诗词创作中重要的音韵规范,虽然现代人写作时已不再严格遵循,但在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时,了解其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律美感。
在实际应用中,古人也常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调整,如借韵、换韵等手法,使得诗词既符合格律,又能抒发情感。
注: 以上内容为原创总结,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平水韵”的基本结构与用法,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机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