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指什么地方】“绥远”是一个历史地名,主要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中,尤其与内蒙古地区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绥远”所指的范围和行政归属也有所变化。本文将对“绥远”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现代意义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绥远”最早是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名称,后来成为民国时期的重要地区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名称来源于“绥靖远方”,意为安抚边疆、稳定地方。绥远在历史上曾是军事重镇,也是连接中原与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
在民国时期,绥远省设立,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以及周边部分区域。1954年,绥远省被撤销,其大部分地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内蒙古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绥远”更多作为历史地名被提及,但在一些文化、建筑或地名中仍保留着它的痕迹,如“绥远城”、“绥远路”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绥远 | 
| 地理位置 | 中国北方,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 | 
| 历史时期 | 清朝至民国时期 | 
| 行政归属 | 清朝:归绥道;民国:绥远省;1954年后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 
| 现代意义 | 历史地名,部分区域仍使用“绥远”作为地名或文化符号 | 
| 重要城市 | 呼和浩特(原绥远城所在地) | 
| 历史作用 | 军事要地、边疆治理中心 | 
| 文化影响 | 在地方文化、建筑、地名中仍有体现 | 
三、结语
“绥远”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调整,它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变迁与发展。了解“绥远”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内蒙古地区的发展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