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什么意思】“天经地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是理所当然、不可动摇的道理或原则。它源自古代对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强调某些行为或观念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天经地义 |
| 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 释义 | 指某些道理或行为是自然形成的、不可更改的,如同天地一样永恒不变,理所当然。 |
| 出处 | 出自《尚书·大禹谟》:“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祇,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后引申为“天经地义”。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某种行为或观点具有正当性和必然性。 |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合情合理 |
| 反义词 | 不可思议、荒谬绝伦、不合情理 |
二、成语解析
“天经地义”中的“天”与“地”代表自然界的基本元素,象征着永恒和稳定;“经”指经典、规律;“义”指道义、正义。因此,“天经地义”可以理解为:像天地一样永恒不变的规律和道义。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些社会公德、伦理道德或法律制度,比如:
- 父母养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天经地义的行为。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社会伦理 |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应被忽视。” |
| 法律制度 |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 |
| 日常生活 | “按时完成工作是天经地义的职责。” |
| 文化传承 | “弘扬传统文化是天经地义的使命。”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带有肯定和褒义色彩,强调事物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3. 避免滥用:不能随意用于不恰当的情境,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合时宜。
五、总结
“天经地义”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某些道理或行为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和不可动摇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理性看待这一成语,既认识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也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