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言辞的意思是什么】“义正言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态度坚定、立场明确、语气严厉,具有正义感和说服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是合乎道义的,并且用词准确、有力。
一、
“义正言辞”出自《左传》,原意是指言辞正直、有理有据。现代使用中,它多用来形容在面对不公或错误时,能够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清晰、态度坚决,具有强烈的道德立场和正义感。
该成语常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表示说话者不仅立场正确,而且表达方式也十分得体、有力。它的核心在于“义”与“言辞”的结合,即内容的正当性和表达的严谨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义正言辞 |
出处 | 《左传》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正直、有理有据,态度坚定,具有正义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或批评性言论中。 |
近义词 | 正气凛然、理直气壮、言之有理 |
反义词 | 言不由衷、含糊其辞、巧言令色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由“义正”和“言辞”组成。 |
用法示例 | 他在会议上义正言辞地批评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
适用对象 | 多用于描述人(如官员、学者、公众人物等)的发言或文章。 |
三、结语
“义正言辞”不仅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要求,更是对个人品德和责任感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不公时,能够做到“义正言辞”,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态度。它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正义,也能提升个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