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徒子是什么意思】“登徒子”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先秦至汉代的文献。它原本是人名,后来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好色、轻浮、不检点的男子。在现代语境中,“登徒子”多用于调侃或讽刺那些行为不端、喜欢调戏女性的人。
一、总结
“登徒子”最初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的名字,后世用其名字来指代那些好色、风流成性的人。该词最早见于《战国策·楚策》和《文选·宋玉对楚王问》等古籍,其中以宋玉的《对楚王问》最为著名,文中借“登徒子”之名讽刺那些品行不端之人。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登徒子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文选·宋玉对楚王问》等 |
原意 | 战国时期楚国大夫的名字 |
引申义 | 调戏女性、行为轻浮、好色之人 |
文学典故 | 宋玉在《对楚王问》中用“登徒子”比喻品行不端之人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调侃或讽刺行为不检点的男性 |
性质 | 贬义词 |
使用场景 | 文学、口语、网络语境中 |
三、补充说明
虽然“登徒子”原为实有其人,但在后世的文学发展中,这个称呼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好色之徒”。在现代网络语言中,有时也用来形容某些“花心”或“不专一”的人,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他人。
总之,“登徒子”不仅是历史人物的代称,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