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被动句】在汉语语法中,句子的结构可以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其中,“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的一种句式。这种句式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表达客观、正式或礼貌的语气。
一、什么是被动句?
被动句是一种以“被”、“受”、“遭”、“挨”等词引导的句式,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在被动句中,动作的发出者通常出现在句末,用“由”、“被”、“让”等介词引出。
例如:
- 他被老师批评了。
- 这本书是我写的。(主动句)
- 这本书被我写出来了。(被动句)
二、被动句的特点
| 特点 | 描述 |
|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被动句中的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接受者。 |
| 动作发出者常位于句末 | 被动句中,动作的执行者通常出现在句尾,常用“被”、“由”、“让”等词引导。 |
| 强调动作的接受者 | 被动句常用于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而非动作的发出者。 |
| 语气较为客观或委婉 | 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被动句更常见,显得更加客观、礼貌。 |
三、常见的被动句结构
| 结构 | 示例 |
| “被”字句 | 他被选为班长。 |
| “受”字句 | 她受到了表扬。 |
| “遭”字句 | 他遭到了误解。 |
| “挨”字句 | 孩子挨了骂。 |
| “为”字句 | 这件事为他解决了。 |
| “由”字句 | 项目由他负责。 |
四、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
| 对比项 | 被动句 | 主动句 |
| 主语 | 动作的承受者 | 动作的执行者 |
| 动作发出者位置 | 句末(常由“被”、“由”等引出) | 句首 |
| 语气 | 更加客观、委婉 | 更加直接、明确 |
| 使用场合 | 正式、书面语较多 | 日常口语、叙述性较强 |
五、使用被动句的注意事项
1. 避免过于频繁使用:过度使用被动句会使语言显得生硬、不够自然。
2. 注意逻辑清晰:被动句中的动作发出者要明确,否则容易造成歧义。
3. 根据语境选择:在口语中,主动句更常见;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被动句更合适。
六、总结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用于表达动作的承受者。它在强调接受者、保持客观语气以及提升语言正式程度方面有独特作用。掌握被动句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