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是一种以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该病可能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扩张,进而引发多种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由于其症状多样且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尤其是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肾动脉等。本病多发于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年轻女性。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和免疫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发热、体重下降、头痛、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或脑缺血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A、MRI)和实验室指标(如ESR、CRP升高)。
治疗以控制炎症和预防并发症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于严重血管狭窄或闭塞者,可能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
二、表格:大动脉炎关键信息一览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大动脉炎 |
| 英文名称 | Takayasu Arteritis |
| 疾病类型 | 自身免疫性血管炎 |
| 发病年龄 | 多见于20-40岁,尤其是女性 |
| 主要病因 | 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有关 |
| 受累血管 | 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 |
| 典型症状 | 疲乏、发热、体重减轻、头痛、视力模糊、肢体无力、高血压等 |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超声、CTA、MRI)、实验室检查(ESR、CRP升高) |
| 治疗方法 |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严重者需手术或介入治疗 |
| 预后情况 | 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易复发 |
三、注意事项
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为其他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对于有不明原因发热、血压异常、肢体麻木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此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需注意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感染风险增加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