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是什么故事】“一字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非常精炼、价值极高。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源自战国时期的一位文人——吕不韦。
一、故事总结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讲述的是秦朝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的故事。他为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影响力,召集了三千门客,共同编写一部涵盖诸子百家思想的巨著。书成之后,吕不韦将这部书公布于市,并悬赏千金,邀请天下人增删一字,结果无人敢动。于是,“一字千金”的典故流传下来,比喻文字价值极高。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一字千金 |
| 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 主要人物 | 吕不韦、门客 |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
| 故事内容 | 吕不韦悬赏千金,邀请人修改书中一字,无人敢动 |
| 成语含义 | 形容文字价值极高,一字之重胜过千金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称赞文章精炼、意义深远 |
三、延伸理解
“一字千金”不仅是对语言精准性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字的重视。在当时,能够被千金所换的文字,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这一典故也体现了吕不韦作为政治家和学者的气魄与自信。
四、结语
“一字千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提醒我们,文字的力量不容小觑,每一个字都可能承载着巨大的意义。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