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什么】“双减”政策是中国政府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措施。自2021年起,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旨在通过规范学校教学、控制作业量、限制校外培训机构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家庭教育焦虑。
一、什么是“双减”?
“双减”指的是:
1.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学校要合理安排作业量,避免重复性、机械性作业,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休息和自主学习。
2.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严格限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辅导班,尤其是学科类培训,防止资本过度介入教育市场,减少家庭经济压力。
二、“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作业管理 | 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
| 课后服务 | 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题,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
| 培训监管 | 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周末、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培训;严禁超标超前教学。 |
| 教育评价 | 推动素质教育,减少考试频率,鼓励多元评价方式,如综合素质评价等。 |
| 家校协同 | 强化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避免盲目跟风报班。 |
三、“双减”带来的影响
- 对学校:教师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注重因材施教。
- 对学生:课余时间增加,有助于发展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养。
- 对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但同时也需要调整教育方式,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 对社会:推动教育公平,遏制教育内卷现象,促进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四、总结
“双减”政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教育环境。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强调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也在逐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共同推动教育回归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