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意思】“肃然起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种庄严、神圣或令人钦佩的事物时,内心产生的一种由衷的敬意和敬畏感。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人物、行为、事迹或场景的尊重与钦佩之情。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肃然起敬 |
| 拼音 | sù rán qǐ jìng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此之谓也。其人也,虽未尝有赫赫之功,而足以使人肃然起敬。” |
| 含义 | 形容因对方的高尚品德、伟大成就或庄严场面而产生的敬仰之情。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写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道德楷模、庄严仪式等的敬仰之情。 |
| 近义词 | 敬而生畏、肃然膜拜、心悦诚服 |
| 反义词 | 漠不关心、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
二、用法解析
“肃然起敬”通常用于书面语中,语气庄重,适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它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共鸣与内心的认同,而不是表面的礼貌或客套。
例如:
- 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他肃然起敬。
- 面对那座古老的寺庙,游客们不禁肃然起敬。
三、常见误用提醒
1. 误用为“尊敬”:虽然“肃然起敬”含有“尊敬”的意思,但更强调的是“敬仰”与“敬畏”,而非普通的尊敬。
2. 搭配不当:不能直接说“我对他的做法肃然起敬”,应改为“我对他的精神肃然起敬”。
四、结语
“肃然起敬”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体现了人们对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值得敬仰的人或事时,使用这一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情感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