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而归出处于哪里】“满载而归”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某种活动后收获颇丰、成果丰硕。然而,许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清楚。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入手,系统梳理“满载而归”的出处,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成语“满载而归”的含义
“满载而归”字面意思是“装得满满的回来”,引申为在一次行动、旅行、工作或学习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或收获。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努力之后获得成功或满足感。
二、成语“满载而归”的出处
根据现有的古籍和文学作品记载,“满载而归”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但具体出处存在一定的争议。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说法:
出处 | 文献名称 | 内容简述 | 是否明确使用“满载而归” |
《后汉书》 | 《后汉书·马援传》 | 记载了东汉名将马援征战南疆,凯旋归来时的情景。文中提到“还,诸将皆贺,因问其故。曰:‘吾从军三十余年,未尝见此物也。’”虽未直接出现“满载而归”,但描述了胜利归来的情景。 | 否 |
《三国志》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描述曹操征战四方,取得战果后返回的情况。如“操引军还,士卒多病。”虽未用该词,但有类似语境。 | 否 |
《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唐纪》 | 叙述唐朝时期官员出使或征战归来的情节,部分段落与“满载而归”精神相符。 | 否 |
《水浒传》 | 明代施耐庵所著小说 | 在描写梁山好汉征战归来时,多次出现“满载而归”的表述,如“众好汉满载而归,百姓欢腾”。 | 是 |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满载而归”作为一个完整的成语,较早出现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而在更早的史书和正统文献中,则更多是以“凯旋”、“归来”等词语表达类似意思。
三、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满载而归”已被广泛接受为一个固定成语,常见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及日常口语中,用于形容各种成功的归来。例如:
- “这次考察之旅,大家满载而归,收获颇丰。”
- “运动员们在比赛中表现优异,最终满载而归。”
四、总结
“满载而归”虽然没有确切的最早出处,但其精神内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外交和文化活动中。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它承载着人们对成功与收获的美好期待。无论是古代的征战归来,还是现代的学业、事业成就,这一成语都象征着努力后的回报。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满载而归 |
含义 | 形容收获丰富、成果丰硕地归来 |
最早出处 | 《水浒传》(明代) |
常见用法 | 用于描述成功归来或取得重大成果 |
精神内涵 | 努力后的回报、丰收与满足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满载而归”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奋斗与收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