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的意思】“伤风败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现象严重违背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传统风俗,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尤其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礼教与道德的重要性。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伤风败俗 |
拼音 | shāng fēng bài sú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故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后世引申为“伤风败俗”。 |
释义 | 指违背社会道德和风俗的行为,对社会风气造成破坏。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不良行为,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 |
近义词 | 伤风败俗、败坏风俗、道德沦丧 |
反义词 | 移风易俗、端正风气、弘扬美德 |
二、成语解析
“伤风”原指损害风化,即破坏社会的伦理秩序;“败俗”则是指败坏习俗,使原本良好的风俗受到玷污。合起来,“伤风败俗”就是指那些破坏社会公序良俗、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
这一成语常用于描述以下几种情况:
- 道德失范:如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等行为;
- 文化堕落:如低俗娱乐、色情传播等;
- 社会风气恶化: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等。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社会评论 | “该事件严重伤风败俗,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
文艺作品 |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些伤风败俗的情节,令人不适。” |
教育引导 | “我们要坚决抵制一切伤风败俗的行为,树立良好风尚。” |
四、注意事项
1. “伤风败俗”属于较为严厉的批评用语,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2. 在现代语境中,对“风俗”的理解可能因地区、文化而异,需结合具体背景分析。
3. 该成语更多用于书面表达,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总结
“伤风败俗”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色彩的成语,用于指出某些行为严重违反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责,也反映了对社会整体风气的关注与担忧。在现代社会中,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依然是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