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一、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夜听到笛声时,因笛曲中“折柳”的意象而触发的思乡之情。
“折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因为“柳”与“留”谐音,寓意着挽留、不舍。因此,“折柳”不仅代表了送别,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整句诗意为:在这夜晚,听到笛声中吹奏出“折柳”的曲调,有谁不会由此想起自己的故乡呢?它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手法。
二、表格展示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意象解析 | 表达情感 | 文化内涵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 | “折柳”象征离别、思念 | 思乡之情 | 借景抒情,借笛声引发情感共鸣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 | “故园情”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 强烈的思乡情绪 | 反映古人对故乡的情感寄托 |
三、补充说明
“折柳”作为文化符号,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也表达了离别之意。李白在此诗中通过听笛、闻柳,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结合,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作品具有更广泛的文化意义。因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仅是李白个人情感的写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思乡情怀的典型表达。
结语:
这句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展现了古人对自然、音乐与情感之间关系的细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