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前一句是什么】“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它强调了谦虚好学、尊重他人、乐于学习的精神。
那么,“不耻下问”的前一句是什么呢?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原文如下: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不过,这并不是“不耻下问”的直接前一句。实际上,“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是: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而“不耻下问”出现在《论语·公冶长》中,具体句子是: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但真正与“不耻下问”紧密相关的句子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虽然不是“不耻下问”的直接前一句,但它和“不耻下问”在含义上非常接近,都体现了学习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总结一下相关的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含义 | 与“不耻下问”的关系 |
不耻下问 | 《论语·公冶长》 |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不以向地位、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 表达谦虚好学的态度,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精神一致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论语·述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 与“不耻下问”共同体现谦逊学习的态度 |
总结来说,“不耻下问”的前一句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与其思想内涵相近的是《论语·述而》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都体现了儒家提倡的学习态度和谦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