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方物什么意思】“不可方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品质、能力非常突出,难以用常规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一旦出现,往往带有较强的褒义色彩。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可方物 |
拼音 | bù kě fāng wù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其子不可方物。” |
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才能、成就等极为突出,无法用普通标准来衡量。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人或事物的卓越不凡,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超群绝伦、出类拔萃、无与伦比 |
反义词 | 平庸无能、庸俗不堪、等闲之辈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不可方物”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说某人的儿子“不可方物”,意思是这个人儿子的能力和品德超出常人,无法用一般的标准去衡量。后来,“不可方物”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非凡之处。
在古代文言文中,“方”有“比较、衡量”的意思,“物”指“事物”。因此,“不可方物”即“无法与之相比的事物”。
三、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 示例 |
赞美人才 | 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真是不可方物。 |
描述成就 | 他在科技领域的贡献不可方物,堪称一代宗师。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的主角性格独特,不可方物,令人印象深刻。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滥用:由于“不可方物”较为文雅,不宜用于日常口语中,否则容易显得生硬。
2. 避免误解:有些人可能误以为“不可方物”是贬义词,实际上它是一个褒义成语。
3. 注意搭配: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优秀特质,不能用于形容负面事物。
五、总结
“不可方物”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强调的是某种卓越不凡的特质。它适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能够准确表达对人或事物的高度评价。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可方物”虽然不常见,但在恰当的语境中可以很好地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