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兔死狗烹”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常用来比喻在事情成功之后,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反而被抛弃、遭到迫害或失去利用价值。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功成身退”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忘恩负义”或“卸磨杀驴”的现实。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兔死狗烹 |
拼音 | tù sǐ gǒu pēng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含义 | 比喻事情成功后,对曾经有功的人进行抛弃或伤害。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情冷暖、利益关系中的背叛行为。 |
近义词 |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
反义词 |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 |
二、历史背景
“兔死狗烹”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吴国战败后,忍辱负重,最终复国成功。他依靠文种、范蠡等贤臣的帮助,打败了吴国。然而,在国家安定后,勾践却听信谗言,将文种杀害,而范蠡则选择隐退。
文中提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当猎物(兔子)被捕获后,猎犬(狗)就失去了作用,最终被烹煮。这正是“兔死狗烹”的出处。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兔死狗烹”常用于描述以下几种情况:
1. 职场中:员工在完成关键任务后,因不再有用而被辞退。
2. 商业合作:合作伙伴在项目完成后被排除在外,甚至被反咬一口。
3. 政治斗争:权力稳固后,曾经的支持者被清算或打压。
四、总结
“兔死狗烹”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既要珍惜身边的人,也要警惕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残酷。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社会交往中,保持清醒和感恩的心态尤为重要。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兔死狗烹 |
含义 | 成功后抛弃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历史背景 | 越王勾践复国后杀害功臣文种 |
现代意义 | 职场、商业、政治中的背叛与抛弃 |
启示 | 警惕人性,珍惜人际关系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