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入虎口是什么意思】“羊入虎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羊进入老虎的口中”,用来比喻弱小的人或事物落入强暴者之手,处于极其危险、无法逃脱的境地。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陷入困境,无法自保,往往带有无奈和绝望的意味。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羊入虎口 |
拼音 | yáng rù hǔ kǒu |
近义词 | 落入陷阱、身陷囹圄、自投罗网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化险为夷、脱险而出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后世引申为“羊入虎口”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羊入虎口”最早并非出自《孟子》,而是后来在民间流传中逐渐形成的表达。其核心思想来源于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法则,即弱小的动物(如羊)遇到强大的捕食者(如虎)时,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羊入虎口”常被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遭遇强敌压迫、陷入绝境的情景。例如,在战乱时期,一个弱小的国家若被强国吞并,便可称为“羊入虎口”。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历史事件 |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无力回天,可谓“羊入虎口”。 |
日常生活 | 小明因为贪图小利,误入传销组织,最终陷入骗局,简直是“羊入虎口”。 |
文学作品 | 在小说中,主角被敌人包围,毫无退路,作者描写为“他如同羊入虎口,只能听天由命”。 |
四、总结
“羊入虎口”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强调了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弱者往往难以自保。它不仅可用于描述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历史等各个领域,提醒人们要警惕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及实际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