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原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是指由于肺部疾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心脏疾病。它通常是由长期的肺部病变引起的,进而影响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右心室的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功能减退。
一、
肺原性心脏病是一种由慢性肺部疾病引发的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和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严重的哮喘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右心室的负荷,使其逐渐扩大并失去正常功能。
该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胸闷、乏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气分析等手段。治疗以控制原发肺部疾病、减轻心脏负担为主,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或手术干预。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肺原性心脏病 / 肺心病 |
| 定义 | 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的心脏病 |
| 常见病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严重哮喘、肺栓塞等 |
| 发病机制 | 肺部疾病 → 肺动脉高压 → 右心室负荷增加 → 右心室肥厚、扩张、功能减退 |
|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胸痛、咳嗽、咳痰、紫绀等 |
| 诊断方法 | 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等 |
| 治疗方法 | 控制原发肺病、氧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凝治疗等 |
| 预后 | 与原发肺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可改善生活质量 |
三、注意事项
肺原性心脏病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患者应定期随访,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稳定对病情控制也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许多患者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