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艾自怜的意思是什么】“自艾自怜”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幸感到悲伤、哀痛,并且对自身处境充满同情和怜惜。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主观情绪色彩,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在困境中过度自我关注、缺乏积极应对态度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自艾 | zì yì | “艾”意为悔恨、自责,指自己对自己的痛苦感到惋惜和懊悔。 |
自怜 | zì lián | “怜”意为怜惜、同情,指自己对自己所处的不幸境遇感到同情和悲悯。 |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伤、自责,并且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同情与怜惜之情。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性也,多自艾自怜。”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或评论中较为常见。
- 感情色彩:多为贬义,表示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自怨自艾、自哀自悼、悲天悯人 |
反义词 | 自强不息、乐观向上、豁达开朗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描写 | 他因失去亲人而自艾自怜,整日郁郁寡欢。 |
日常交流 | 她总是自艾自怜,从不主动解决问题。 |
心理分析 | 自艾自怜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容易让人陷入负面情绪。 |
五、总结
“自艾自怜”是一个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表达的是个体对自身不幸遭遇的悲伤与同情。虽然这种情绪是人之常情,但若长期沉溺其中,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心态。因此,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力更为重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相关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