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外强中干是什么意思】“外强中干”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强大、强硬,但实际上内部虚弱、没有实力。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表里不一,外表光鲜亮丽,内在却不堪一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些人或组织,比如一些公司虽然规模大、宣传多,但实际运营能力不足;或者某些人表面上很强势,但内心其实胆怯、缺乏底气。
成语解析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外强中干 |
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民虽弱,而其君不干。”后演变为“外强中干”。 |
含义 | 表面强大,内里空虚;外有气势,内无实力。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补语,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 |
近义词 | 色厉内荏、外柔内刚(反义) |
反义词 | 内强外弱、表里如一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或事物表里不一的情况,如企业、人物、政策等。 |
示例应用
- 例句1:他虽然在会议上表现得非常强硬,但其实心里早就动摇了,真是外强中干。
- 例句2:这家公司的广告铺天盖地,但产品质量却一塌糊涂,完全是外强中干的表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强中干”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强大不是靠表面的包装,而是源自内在的实力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