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焉不详什么意思】“语焉不详”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说话或文字表达不够清晰、不够详细,意思模糊不清。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评价他人表达内容时。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语焉不详 |
拼音 | yǔ yān bù xiáng |
出处 |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后世多用“语焉不详”形容表达不够明确。 |
含义 | 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内容不够清楚、不够详细,意思模糊,让人难以理解。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评价他人的表达方式,也可自谦自己表达不够准确。 |
近义词 | 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语焉未详 |
反义词 | 条理清晰、具体明确、言简意赅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交流 | 他讲得语焉不详,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
文章评论 | 这篇文章的论点语焉不详,缺乏逻辑性。 |
自我评价 | 我刚才的发言可能有些语焉不详,希望大家能谅解。 |
学术写作 | 论文中某些部分语焉不详,建议补充更多资料支持观点。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为“语焉不详”表示“说得太多”:实际上,“语焉不详”强调的是“说得不清楚”,而不是“说得太多”。
- 与“语焉未详”混淆:虽然两者字形相似,但“语焉未详”更强调“没有详细说明”,而“语焉不详”则更侧重于“表达不清晰”。
四、总结
“语焉不详”是一个用来形容表达不清、内容模糊的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误解和沟通障碍。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等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