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斜疝】斜疝,医学上称为“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发生在腹股沟区域。它是指腹腔内的器官(如肠管)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点或缺陷进入阴囊或大阴唇的一种情况。斜疝多见于男性,尤其是婴幼儿和中老年男性,但女性也可能发生。
一、斜疝的基本概念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斜疝 |
| 英文名称 | Inguinal Hernia(斜疝) |
| 发病部位 | 腹股沟区,常进入阴囊或大阴唇 |
| 常见人群 | 男性为主,尤其是婴幼儿、中老年人 |
| 病因 | 腹壁薄弱、腹压增高、先天发育异常等 |
| 症状 | 腹股沟区肿块、疼痛、坠胀感,严重时可嵌顿或绞窄 |
|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 |
| 治疗方式 | 手术为主,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
| 预后 |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及时治疗可避免并发症 |
二、斜疝的成因与分类
斜疝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 先天性因素:如腹膜鞘突未闭合,导致腹腔内容物容易通过。
- 后天性因素:如长期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肥胖、妊娠等,增加腹内压力。
- 肌肉薄弱:腹股沟区的肌肉或筋膜因年龄增长或损伤而变弱。
根据发病时间,斜疝可分为:
- 先天性斜疝:多见于婴幼儿,因腹膜鞘突未闭所致。
- 后天性斜疝:多见于成年人,因腹壁薄弱或长期腹压增高引起。
三、斜疝的症状表现
斜疝最典型的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即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时明显,平躺时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肿块逐渐增大
- 疼痛或坠胀感加重
- 恶心、呕吐(若发生嵌顿)
- 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或肠坏死(绞窄性斜疝)
四、斜疝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判断肿块是否可回纳,是否有压痛。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帮助明确疝的大小、位置及是否嵌顿。
2. 治疗方式
- 保守治疗:仅适用于轻症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如使用疝带等辅助工具。
- 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包括:
- 传统开放手术:直接修补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
- 腹腔镜手术:微创方式,恢复快,适合大多数患者。
五、斜疝的预防措施
- 避免长时间剧烈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加强锻炼,增强腹肌力量。
- 对于婴幼儿,注意观察是否有腹股沟区肿块,及时就医。
六、总结
斜疝是一种常见且可治愈的疾病,尤其在男性中更为普遍。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患有斜疝,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