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指哪几年啊】“十一五”是中国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十一五”的时间范围和主要特点,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总结,并附上表格形式的对比分析。
一、
“十一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由国务院于2005年10月通过,正式实施时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结束。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十一五”期间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表格:十一五时间范围及主要特点
| 项目 | 内容 |
| 全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 实施时间 | 2006年1月1日 — 2010年12月31日 |
| 规划制定时间 | 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
| 主要目标 |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 发展重点 | 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教育医疗、城乡协调 |
| 关键政策 |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自主创新战略 |
| 成就亮点 | GDP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环境治理取得进展 |
三、结语
“十一五”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为后续的“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执行,这一时期为中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十一五”期间的具体政策或数据,可以查阅相关政府文件或权威统计资料。


